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欢迎进入广东教育学会网站 现在是

第二期广东省中小学学科思维可视化教学效能提升研修班在江门成功举行

发布人:广东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2023/4/22 23:02:08   阅读:650

       2023年4月21-22日,由广东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期广东省中小学学科思维可视化教学效能提升研修班在江门市新会区成功举行。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及教研员200余人共同参与了研训。

       本次研修班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南京濯源心智文化发展研究院刘濯源教授以及林书扬主任进行授课。研修班为期两天,通过思维可视化高效教学策略研修,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融入“有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课程内容结构化、立体化、可视化,实现效能导向型、思维发展型教学方式,强化优质课程创设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思维导图可视化的教学效能提升策略

       01 目标与挑战
       课程伊始,作为信号的发射者,刘教授给在场的老师们送上一句话:一线教师渴望实用技术是被理解,但阻碍一线教师成长的是最大障碍是缺乏系统性理论性知识。刘教授直指现在大部分乃至名师,都会出现错误的理论性知识。刘教授希望老师们在本次研修班的两天学习中,确定好正确方向,设定教学目标(挑战性任务):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告诉老师们理念通透才能引导学生攀爬知识顶峰,变得更好。

       02 何为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素养由心、智、识、技、场五个维度构成,分别包含显性素养、隐性素养、适应性素养。心是温暖(有共情的人)且坚毅(在挫折面前不气馁);智是思维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即是清晰且灵活(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被忽视,即核心素养。仅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心智根基的培养,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圣诞树样人才”。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知识,但是却没有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组织和建构,知识呈现碎片化状态。并且创造力不是天马行空式的胡思乱想,而是建立在清晰结构之上的,对结构的优化和重组。
       刘教授表示,我们一是要聚焦知识与技能(树梢上的教育,二是融入真实场景解决复杂问题(场变适应训练),三是要聚焦心智的发展(树根上的教育)。

       21日下午,刘教授通过八个问题索引引导老师走进的课程学习,他指出结构化思考的六大关键词就是定方向、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和明功能。
       01 基于大概念的学科思维导图
       思维可视化并不是浅层的,基于感知觉的可视化是概念与概念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可视化。刘教授通过与老师交流大概念的学科知识框架,整理出西双版纳丰富旅游资源形成关系探究图,他认为大概念是具有统摄、整合作用的原理性知识,没有思维的运动就不可能完成知识的统合。
       一堂好课的三条基本标准,即知识入框(黄金三分钟、借助思维可视化图示)、策略生成(策略要用明确的概念表述出来)、正向体验(包括参与感、发现感、胜任感,不包括娱乐化倾向)。课堂的追求是让学生开窍,不是让学生开心,追求让学生开心的教学未必是好的教学,教学要发展学生,而不是讨好学生。
       掌握结构的相似性,学习才会变得简单。现在的教-学-评一致性不是围绕着考点的一致性,而是围绕着素养的一致性,在“双减”背景下,减负应当是减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痛苦体验,而不是减教材难度、减时间。没有思维运动参与的知识学习一定会趋向灌输,而有思维运动参与的知识学习才会去向立体化建构。

       02 大概念教学(手段)≠教学大概念(目标)
       关于大概念,刘教授给到的回答则是对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即对大概念的提取,而提取出来的理论及原理就是大概念本身。思维运动就是向上的概括化(发现大概念)、自上而下的具体化(大概念的运用)以及横向的类比迁移。我们要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结合起来,因为思维既要自下而上的发生,也要自上而下的发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运动。思维运动就是知识的建构,思维在知识的建构中获得锻炼,知识在思维的运动中实现精炼。

       03 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规则
       第二场专题培训是由林老师带领大家进行思维导图的实操训练。本次实操训练由浅入深(描图),描画出一张相对完整的、结构比较优质的、规范的学科思维导图(要素包括显性和隐形要素)图样。思维导图中的显性要素包括出发概念、引导线、关键词、标注、插图、概括图以及大概念;隐形要素包括逻辑性、结构性以及学科性。 
                            新课标背景下,支持大概念教学的学科思维导图绘制与应用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研修班第2天上午,林老师通过剥洋葱的方式带着老师们一层一层地回顾昨日所学——基于思维导图可视化的教学效能提升策略。
       01 概括力
       对于学科思维导图要素提炼与概括,林老师引用维果斯基、赞科夫的理论向老师阐述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大任务创设。刘教授为各位老师解释了概括力就是找到大概念并概括出来,概括力能够建构知识体系、支持深度学习、提升备考效能、减轻学习负担、培养创造能力,概括力的力量就是发现并呈现本质和规律。

       那我们的“知识大厦”是怎样建构起来?“知识大厦”是由原理性知识(深奥难懂)、概念性知识(抽象枯燥)以及事实性知识(具体形象)组成。

       02 组织力
       人的大脑一强三弱:长时记忆容量(大)、注意信道宽度(窄)、信息检索能力(弱)、工作记忆容量(小),基于大脑学习原理,林老师给出的建议是一定三分(定向、分类、分层、分步)。其中分类标准不是唯一的,但标准必须要统一。即使信息量再大,通过信息组块也能使我们记忆效能大大提升。
       在学科思维导图中隐含的八种常见关系可分为上下级(诠释与被诠释、包含与被包含、证明与被证明、结果与原因)以及同层级(诠释与被诠释、包含与被包含、证明与被证明、结果与原因)。

       22日下午,刘教授与听课老师通过《小镇的早晨》这个例子开启了关于大概念理解的思想碰撞。首先刘教授通过几个学科题给各位老师补补“概”,回顾上午关于大概念的学习,他强调在概括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偏不漏、不大不小、不重叠以及正相应。

       开展思维导图软件实操训练,为教育减负提质奠定基础。学科思维导图分型可分为归纳型、分析型、创作型,对此林老师就思维导图软件实操训练:思维导图常用软件的应用指导展开讲解,并指导老师运用 XMind软件绘制关于“正四观”(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学科观)思维导图作品。最后,刘教授再通过各个学科案例讲解进行学科思维导图分型应用方法的传授。

                                                    注:林老师绘制的“正四观”思维导图

                                                          注:学员老师作品示例(一)

                                                           注:学员老师作品示例(二)
       回顾两日的学习,刘教授再次抛出问题:大概念在哪?其实都隐藏在我们的思维导图之中。他通过学科思维导图分型应用(案例讲解)向在座的各位老师说明,在老师的主导课堂中,老师们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三阶段畅游知识的海洋。

                                                                          结业仪式
       研修班的最后进行了简单的结业仪式,参会的老师有感而发,分享了本次学习历程的心得,给此次学习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主办方为本次研修班培训中积极参与的老师送上赠品。

       本次研修班的举办是广东教育学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 2023 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关于“聚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工作要求的具体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师学习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为助力广东省“新强师工程”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 | 意见及建议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

Copyright @ 2014 www.gdjyx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70434号

网站开放时间:8: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