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欢迎进入广东教育学会网站 现在是

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议暨“国际视阈下的学习变革”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人: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12/16 16:29:49   阅读:402

       由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万科双语学校承办、菁质教育协办的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议暨“国际视阈下的学习变革”活动于12月15日-12月16日在深圳成功举办。
       大会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来自大湾区80多所中小学的校长、教育工作者共100余人齐聚深圳万科双语学校,共同探讨未来人才教育之道及国际教育发展图景。
 

       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周子云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关注和思考未来教育发展的思想盛会。大会的召开,有助于共同探讨国际视域下的学习变革,共同思考如何推动广东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相信通过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专委会一定能够为广东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创始理事长刘晓明作十年工作回顾《向着希望前行——国际教育专委会十周年记》,为参会人员展开了广东教育国际化研究10年的壮美画卷,勾勒专委会10年坚定的脚步和道路。

 
       刘晓明理事长表示,现代化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践行,深圳这座城市的改革开放就是国际化的过程,国际教育的本质内涵就是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必经之路。
       国际教育专委会的根本宗旨是“学术引领未来”。专委会提出了国际型人才“六大关键能力”和“四大现化素养”的培养模式,在许多会员学校做过分享,让老师们站高远眺,并以此为导向,在实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化课题实验、高峰论坛和学术研讨。国际教育,也就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离教育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国际教育大有可为。

       深圳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文梓在致辞中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叶文梓指出,教育国际化是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本质是教育的开放性;理解中国教育必须在世界教育体系中对中国教育进行反思和审视;国际素养是中国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在全球化时代,未来人才需要发展国际素养以理解身边的世界;增强教育国际化,是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借鉴、学习国际教育,但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推动教育国际化是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学会、机构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延续了创始人刘晓明局长的教育思想,这对于不断提高促进深圳教育国际化水平功不可没。

       广东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庄弼在致辞中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从接轨世界编写课程标准,进步到已经能编写出世界领先水平的课程标准,可见借鉴学习国际教育成果的重要性。希望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继续推动国际化教育理念的传播,增进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加强专委会建设与组织管理,提升国际化教育人才培养水平,为广东教育贡献力量。
 

       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秘书长张东升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国际化的过程,从1871年中国第一批幼童赴美学习到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开启了中国国际教育新篇章,中国教育在不断吸收国际先进教育成果的过程中开始走向世界,发出声音。
 
       国际教育研究涉及五个重要领域:对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青少年国际教育,培养具有全球领导力、跨文化胜任力的人才;对标国际高品质学校标准,研究中国特色高品质学校评价体系;对标中国教育课程国际化,研究基础教育国际课程融合创新;对标国际人才,研究国际视域下的创新人才培养;对标儿童友好建设,开展儿童发展研究。
       希望专委会立足于大湾区开放的最前沿,继续为全国国际教育工作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此次大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各领域的专家就国际教育研究成果、实践成果进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褚宏启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要锚定世界强国目标、与世界强国对接的三个教育点位、教育强国建设的整体框架、教育强国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特性、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能力、针对特殊学生(神童)培养创新能力七个方面抽丝剥茧地解析了如何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实现教育强国。
 
       褚教授指出,我们需要以更广的国际视野来看待教育强国,教育强国的底层逻辑是:教育助推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而世界强国应该聚焦为制造强国。
       与世界强国对接,褚教授总结了三个教育点位:教育体系结构、高校科技创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应于此,应优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专业与学科结构;完善高等教育类别结构;高等学校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围绕重点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褚教授将强国建设的整体框架概括为四个方面:教育目标或产出的升级,包括培养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教育体系的结构优化与重心提升;育人模式的改进;教育保障水平的提升,包括提高队伍、信息化、经费投入;教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科技贡献指标、人才贡献指标、教育过程指标,侧重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变;教育保障指标,侧重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提供财力与人力保障。
       对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特性,褚教授强调,教育强国的本质就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充分发挥人道性、民主性、理性化、法治性、国际性,如此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释放师生的创新活力。对于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能力,褚教授从培养创新思维(能不能)、培养创新人格(愿不愿)、改善评价与管理(让不让)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褚教授认为,好奇心、兴趣、自由、自信,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与人格的火苗,并列出了学生自由与教师民主清单。
       最后,褚教授强调,要改变“唯分”、“唯书”、“唯上”、“老实”、“听话”就是好学生的观念,热爱和鼓励敢于提出独立见解,富有创造性的学生;改革学生评价与考试的内容、形式,要突出创造性,允许学生答案的多样化;考分与创新可以兼顾。

       从深圳市龙华区万科双语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践行两个方面,杨帆校长分享了她的办学经验。
       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万科双语学校思考,孩子自信、快乐地生活在未来,孩子有选择,会选择,需要具备什么?什么样的学校才能培养这样的孩子?做父母的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
       那就是让教育回归人性,回归本真,让孩子站在未来中央,培养学生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学力卓越,具有家园情怀和国际视野,敢于创造美好未来的中国公民。
       在确定培养目标之后,万双创新了课程设计,打造了丰富的课程体系,包括中外融合课程(基于内容的学习)、线上线下结合课程、关注学生发展的课程、世界前沿的教育理念、“未来视角”课程体系,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提供实践平台。在课程以外,还通过组织大量的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PBL项目式学习、STEM、社区服务等活动,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
 
       杨帆校长还分享了万双独特的教学方式“差异性、回应式的因材施教的课堂——让学生经历真实而严谨的学习”、为践行“终身成长”理念而打造的家长的成长学院、教师的职业发展学院、学生的人生规划课。

       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大会表决通过第四届理事会成员名单及规程、选举产生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并对未来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


       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兆芹表示,学术委员会将根据基地学校需求,积极深入学校调研,不断促进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增值赋能。

 

       专委会秘书长吴希福作了专委会秘书处服务计划报告。秘书处的服务宗旨是学术引领未来;人才标准是科学脑、人文性、中华情、世界观;服务标准是规范服务、前瞻服务、主动服务、专项服务、多维服务;服务机构包括秘书处和学术委员会;服务项目包括学校发展策划与设计、品牌学校建设与传播、量子管理理论与实践、前沿系列课程推介、国际项目合作、国际研学文化交流、高端培训项目、家庭教育系列主题。

 

       15日下午,与会人员饶有兴致地观摩了深圳万科双语学校一到五年级的PBL项目式学习课程。
        深圳市龙华区万科双语学校是由万科教育发展基金会创办的一所涵盖小学、初中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于2018年9月正式开学。学校基于国家课程内容,吸收国际教育先进理念,创造性开设中西融合的、线上线下结合的、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多元一体的万科双语课程体系。其中,每周一节的PBL课程是万科的一大课程特色。
       从知识储备、资料搜索、整理分享、调查研究、成果设计到最后的展示和反思;从一年级的“城市蚂蚁”、二年级的“玩具总动员”、三年级的“穿上我的鞋”、四年级“食物的真相”、五年级“大自然的叙事者”,每个年级基于老师制定的主题和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形成的PBL课程,鲜活地展示着国际教育方式的成功落地与具体实践。
       与会人员对于该校前沿的PBL教学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多元的个性化学习项目、师生互动中展现出的活力、学生专注于研究的自主性学习赞不绝口、印象深刻。

 

       在科技浪潮的席卷下,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在国际视域下,学习变革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发生哪些变化?需要创造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卓越实验学校书记李玲、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培军、华希国际教育总部副校长邓仕青、广州市番禺区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长鹏光电唐佐寿围绕“国际视阈下的学习变革”话题分享了心得,深圳大学教授张兆芹作点评。
       李玲书记分享了量子学校的管理之“变”。不确定是新世界的常态,也是量子世界的特征,量子学校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通过项目负责制、全员组阁制、模糊评价等方面的创新,给予教师和学生充分选择权和自主权,让学习真实发生。
       张培军校长分享了广东实验中学实践的四个方向的变革: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融合、建立关注学生的情感支持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抗挫能力及学会处理好技术和人文之间的关系。
       邓仕青校长分享了如何通过小语种教育,为更多学生多渠道、多元化发展和赛道转换提供学习平台。
       唐佐寿副会长解读了技术助力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多媒体辅助教学到互联网融合教育再到当今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共生。基于国家对科学课实验操作及动手能力的重视,更多教学技术手段应运而生,为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赋能。

 
       基于新时代精英人才需求变革及高考变化,全脑通脑建构学习力系统学术带头人、汤用彤书院全脑通教育研究院院长李波全面阐述了脑科学与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技术的五大变革,介绍了脑科学思维建构学习力体系、脑心智健康成长体系等内容。 

       专委会秘书长吴希福以“五个结合”为关键词为大会作总结。此次大会,实现了学会之间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段之间的结合、中外的结合、学习方式、内容与评价体系的结合、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专委会将继续吸收国外教育精髓,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弘扬“有教无类”、“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等五千年优秀文化教育传统,为教育改革作出应有贡献。

 
       从主题演讲、主题研讨会、校长对话,到PBL课程观摩;从强国教育建设、国际科学素养培养、脑科学的前沿探索,到国际学校的实践成果,本次大会,是一次国际教育理念融合碰撞、凝聚共识的教育盛会,也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在明确专委会下一步发展方向和服务内容、探讨和预见国际教育与学习变革未来图景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为促进中外校长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推动广东省乃至全国教育国际化事业的发展打造更丰富的学术内容和交流合作平台。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 | 意见及建议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

Copyright @ 2014 www.gdjyx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70434号

网站开放时间:8:00-20:00